一、概述
普米族祭三角主要流传于我县攀天阁乡的迪姑村。迪姑是普米族自然村,属于坝区。距离乡政府驻地2.00公里,国土面积1.82平方公里,海拔2680.00米,年平均气温12.10℃,年降水量1092.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
在普米族先民的游牧时代,将三个石头放置为三角形笼起火便是一个简易的灶台,但它能带给人们熟食和果腹。慢慢地,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普米族人将对火的崇拜寄托到火塘上,用祭祀的方式缅怀祖先,承蒙祖先庇佑。
在普米族语中火塘音译为“闪管”,与许多民族的火塘形式类似,呈三鼎足式的火塘。三足分别代表不同的先祖。依照火塘三足代表的不同对座次有一定的有求即男左女右,家中年幼的女人不能做到火塘旁。
普米族拜祭三角时,用青松毛铺满火塘的两旁,把火烧的旺旺的。拜祭火塘开始先用酒(黄酒普米语酒酒赔一种自家酿制的泡酒)按顺时针方向开始一一喂养,在用家里的五谷喂养。男女主人点燃小香上前祭祀并把香插到香炉里。喂养好祖先,普米族勤劳的人们开始打扮母房中的“擎天柱”,“擎天柱”在普米族文化里是诸种的象征。节日里人们会把家里所收获的粮食的种王、哈达挂在“擎天柱”上祈求来年的丰收。
关于普米族“祭三角”的形成,是出于祭天、祭地、祭神、祭祖宗。诵词大意为:“超多”!一年是十二个月,一月是三十天,新年已结束了,求祖先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想什么,成什么,病痛不要放,老幼安康,六畜兴旺,放出去一碗,收回来千碗,放弃一次福气,进来千个福气,出去一粒,收成千粒,来年平安顺理,无病无灾,超多!祭毕,一家团圆,举行隆重而丰盛的晚宴。
二、杰出价值
普米族传统“三角祭”的每一部分组成充分体现了普米族的民族特点及生活习惯,具有丰富的名族内涵,体现了普米族人民对传统节日传承、对美好生活向往。
三、濒危状况
随着掌握普米“祭三角”技艺的老艺人相继去世,加之汉文化影响,现代年轻人不愿学习,普米族“祭三角”正在面临失传,传承和保护工作极为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