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文化共享资源库.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小调
项目序号:29
项目编号:
公布时间:
类别:民间歌曲
所属地区:维西县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
保护单位:维西县文化和遗产保护中心

一、项目概要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建县年代久远。从唐至宋,先后隶属土蕃、南诏“大理国”管辖,元至元14年(1279~1293年)置临西县,为县境治之始。明代沿用。县境内生活着以傈僳族为主的20多种民族,他们纯朴、善良、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有着能歌善舞的历史传统。在各种生产、生活中都以各种小调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小调的出现是在特定的历史、地域、环境、生活习俗、民族风俗等背景下产生。表达了县境内各民族感受生活,开创历史,与自然抗争的思想情感。

1、反映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婚姻、爱恋等。此类小调时出现悠扬婉转,时出现悠远深沉,表露的情感给人以沉痛的感觉。主要在澜沧江一带流传的有《招亲调》、《入人调》、《龙花调》、《哭郎调》、《放羊调》等。主要表达人们在旧社会时期,受封建地主的压迫,生活上受到摧残;也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恋、思念等等。反映出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在喜庆丰收,生产劳动中表现出的欢乐气氛的小调,主要有《盖房调》、《放春调》、《十二调》、《十二生辰调》、《栽秧调》等,这些均反映人民群众喜庆节日,对生活充满希望,做人讲道理,年月生辰的变化等等。

二、主要传承方式和传承情况

传承方式有:口头流传、师传、家传。

现只有一些老艺人爱好,而且只在特定的场合下才演唱。

三、濒危状况

1、小调的传承主要是口传心授,历经多年的传承,有些在内容上被外来的事物所同化,出现了众多现代的东西。

2、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许多民间小调渐渐在流失,现在的年青人几乎没有人会唱,而老艺人也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才唱。所以,面临着许多失传的危险。

四、文化价值

1、小调是在特定历史背景、生存方式、生活习俗等条件下产生的。

2、它的主要内容多反映与封建历史的抗争,与自然的抗争,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是一部人类民间的百科全书。

3、对于小调的结论主要应表现在民间风俗,人物情感,生产劳动,礼仪道德等等许多方面,它反映出人民群众在改造自然和创建和谐的方式方法。

五、保护规划和措施

1、加强对老艺人的传承管理,做好传承工作。

2、在中小学中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如:加强音乐教师的队伍,开展传唱教育活动。

3、由县委、政府、县文体局牵头,做好民间小调的收录工作。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21
项目名称
维西塔城热巴
类型
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Ⅲ-50
项目名称
满达刮歌舞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
编号
Ⅹ-49
项目名称
叶枝东巴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叶枝镇
编号
Ⅷ-48
项目名称
维西松皮子粑粑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维登乡
编号
项目名称
傈僳族漆油传统制作技艺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
编号
Ⅳ-46
项目名称
傈僳族“孔雀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攀天阁乡
编号
Ⅴ-45
项目名称
维西扬琴调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文化和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Ⅱ -43
项目名称
傈僳族瓦器器音乐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
相关资料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