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文化共享资源库.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巴珠藏族“唱嘟”
项目序号:31
项目编号:Ⅲ-31
公布时间: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维西县塔城镇
类型:州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塔城镇
保护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一、项目概述

巴珠村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巴珠行政村(村委会)。藏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98%左右,同时,巴珠全村拥有耕地面积2145亩,人均耕地约1.55亩,其中目前退耕约700亩;巴珠村辖面积约8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98.2%。从整个藏区来看,这一带环境非常好,生存的压力较小,资源的富足使得这一地区具有承载外来人口的潜力,因此,许多慕名前来修行的外地僧侣,最终都留了下来,这就造就了巴珠宗教兴盛的历史和现状。巴珠的宗教文化,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巴珠藏族“唱嘟”,又称“唱嘟锅庄”,与其他地方的锅庄歌舞不一样的地方是,“唱嘟”对古老的锅庄歌舞严格继承,包括时间、场景、程序、舞步、唱词、参加舞蹈的人员、服饰与道具等等,用当 地藏民的话来说“都是最古老的”;巴珠藏族“唱嘟”宗教性和历史性远远大于其他方面,更多体现藏传佛教噶举派文化的因素也叫道歌,歌词接近道歌,历史悠久。

巴珠藏族“唱嘟”, “唱”是跳舞的意思,“嘟”是消灾的意思,故名思意“唱嘟”就是祈求吉祥如意的歌舞; “唱嘟”的发源地四川巴塘,现在已没有人在跳,而在塔城的巴珠确保存完好,代代相传,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保护传承。

二、主要传承方式和传承情况

巴珠藏族“唱嘟”一般都是在不断的跳和练习中得以传承的,它不以家族传承,而是在不断涌现出来的“唱嘟”能人之间传承,以口述史和言传身教的形式传承。

三、濒危状况

“唱嘟”现只在巴珠村仅有,况且掌握比较好的都年事已高,年轻人学习的较少,加之这种歌舞只能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时间才能唱跳,增大学习传承的困难。

四、文化价值

巴珠藏族“唱嘟”,又称“唱嘟锅庄”, 巴珠藏族“唱嘟”既有锅庄的特点,又有其独特性,与其他地方的锅庄歌舞不一样的地方是,“唱嘟锅庄”对古老的锅庄歌舞严格继承,包括时间、场景、程序、舞步、唱词、参加舞蹈的人员、服饰与道具等等,用当地藏民的话来说“都是最古老的”;巴珠 “唱嘟”既有锅庄的特点,又有其独特性,宗教性和历史性远远大于其他方面,更多体现藏传佛教噶举派文化的因素也叫道歌歌词接近道歌,历史悠久。

五、保护规划和措施


迪庆州委州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已在2016年投入保护资金30万元,县文化遗产保护所、塔城镇文化站在2016年组织传承培训一期,现根据县文化遗产保护所拟定方案,在2017年组织传承培训三期,建立传习中心,并做好相关数据库建设。

完善巴珠 “唱嘟”资料调查的抢救、搜集整理工作,对所获音像图片等相关资料进行档案管理。对巴珠 “唱嘟”的相关道具进行收集,组织传承培训。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21
项目名称
维西塔城热巴
类型
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Ⅲ-50
项目名称
满达刮歌舞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
编号
Ⅹ-49
项目名称
叶枝东巴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叶枝镇
编号
Ⅷ-48
项目名称
维西松皮子粑粑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维登乡
编号
项目名称
傈僳族漆油传统制作技艺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
编号
Ⅳ-46
项目名称
傈僳族“孔雀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攀天阁乡
编号
Ⅴ-45
项目名称
维西扬琴调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文化和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Ⅱ -43
项目名称
傈僳族瓦器器音乐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
相关资料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