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述
达摩祖师洞转山,起源于苯教转山(转经)习俗,藏传佛教兴起后,转山朝拜活动内容内涵得以充实和丰富。
达摩祖师洞位于塔城镇阿海洛山(达摩山)之上,洞距峰巅百十米,为天然石室,高32米,宽25米,深10余米,洞中有巨石如屏将石室隔成左右两进。洞顶有石笋悬垂,壁间怪石嶙峋,似异兽蹲伏。洞壁上留有祖师面壁打坐的影像,地下有一巨大的赤脚印,趾痕深陷石中清晰可辨,传说此乃达摩祖师“顿足成洼”的圣迹。 据说达摩圣地有108个自然呈现的佛像、108种宝物、108种鸟、108种树、108种花、108种药,乃属具德金刚菩萨百种,是具德胜乐金刚亥母、二十一度母等的殊胜地,更是达摩修行加持过的圣地。朝拜此圣地对广大信众来说功德无量,不但能促进民族团结,据说还能解除六道轮回之苦,有缘的修行之人也能成为大成就者,而在此地居住的人们都能福康、长寿、事事如意。
农历四月初一,达摩祖师洞兴办“释佛节”(转山节),转山节之前半个月寺庙僧侣集中回寺,相继举行“和平祈愿法会”、“护国法会”、“度母法会”、“金刚亥母法会”、“观音法会”等各种法会。四月初一当天,由活佛主持,僧侣完成转山节仪轨后,转山朝圣信众汇聚在达摩山祖师洞进行朝拜、转山。转山朝拜可绕一圈或多圈,达摩祖师洞转山朝拜主要是内转,在过程中要进行磕长头、祭达摩祖师洞神山、挂风马旗、煨桑、诵经、闭目祈祷等活动,休息时还会自发举行文化交流活动,一般在休息处的草坪上,信众们围坐一起,有唱调子的,有对歌的,有跳“锅庄”、“弦子”的......人们以歌会友,以舞传情,各民族歌舞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团结,有的还促成一段好姻缘。途中经过中阴解脱洞、活佛灵塔、玛尼石堆群、达摩祖师灵塔等遗迹,信众都要闭目祈祷,磕长头。达摩祖师洞转山朝拜作为祈福禳灾的实践形式,主要用以祈求国泰民安,身体康健,平安顺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既是传统民俗活动的盛会,也是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盛会。
达摩祖师洞转山,僧俗约定俗成,代代相传,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塔城周边的各民族都有转山的习俗,属于自发的一种社会行为,参与转山的信众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一心为善,不乱杀生,不乱砍乱伐,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达摩祖师洞周围森林茂密,古树参天,环境幽静,有云冷杉、红豆杉、榧木等珍稀树种及多种野生动物。
二、主要传承方式和传承情况
来远寺活佛第六世,让迥贡觉丹增确吉坚赞,自1990年以来一直主持转上节开山仪轨;
公处白吾(该茸),男,藏族,1968年生于塔城镇巴珠村瓦农社,1985年到达摩寺出家当僧人;收藏有经书三十多部,历法、藏历书一本,藏族乐谱一本,唐卡十多套,相书一本,佛事用具唢呐、长号、锣等一套;掌握雕版印经技艺,2007年4月,被迪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资料收藏);
阿军,男,藏族,1986年,生于塔城镇巴珠村瓦农社,公处白吾(该茸)之侄儿子,在公处白吾(该茸)的影响和教导下,已基本掌握雕版印经技艺。
转山调主要是社会传承,信众在转山途中边听边学,也有家族传承,现暂没有认定传承人,但调查有一位民间艺人:嘎玛密度(和金华)男,纳西族, 65岁,特别擅长“转山调”的唱诵,在当地被称为“山歌王子”。
阿九,男、纳西族、42岁;嘎玛龙海(和海军)男,纳西族,36岁,和金华之子,;珍莲、女,纳西族,41岁,嘎玛四海(和四海)女,纳西族,33岁,嘎玛海莲、女、纳西族、31岁,和金华之女,在父亲的影响下,四个孩子基本掌握了转山调的唱腔、唱词内容。
达摩祖师洞转山,僧俗约定俗成,代代相传。
三、濒危状况
受信息化、现代文明的冲击,达摩祖师洞转山的完整性、客观性被不断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达摩祖师洞在历史上几经毁坏而又重修,人们始终把此当作一个佛教朝拜圣地,随着朝圣文化的兴起,朝圣者一年四季都会来转山朝拜,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转山节,场面最为宏大。
2、转山习俗有所简化;习俗实践时间缩减,过去至少驻扎三天,现在由于交通便利,信徒转山基本上是当天往返,很少有留宿寺庙。
3、与转山节相关的民俗文化年青人掌握的较少,随着掌握传统文化的老人相继去世,传承保护工作任务迫在眉睫。
4、传统文化价值观有所减弱,包括神山文化所包含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四、重要价值
1、历史价值:达摩祖师洞转山由来已久,仪式过程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承载着参与族群的群体生命记忆和族群记忆,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
2、社会价值:达摩祖师洞转山是藏族 、纳西族、傈僳族、汉族、白族、彝族等共同参与实践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有各民族之间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文化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3、生态保护价值:达摩祖师洞转山含神山祭祀仪式,是僧俗敬畏、崇拜自然的具体实践,达摩祖师洞转山节的举行对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
4、文化价值:达摩祖师洞是印度佛教文化、汉传佛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当地民族原始崇拜文化的交流荟萃之地,达摩祖师洞转山中涉及不同民族的文化、藏传佛教的文化场景(如祖师洞108堆玛尼石刻,祖师洞灵塔等遗迹)、文化符号(实物)为研究藏族文化、佛教文化、多民族文化融合等提供了佐证。
5、艺术价值:达摩祖师洞转山包含各种艺术形式,如美术工艺、音乐、舞蹈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6、经济价值: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达摩祖师洞转山节所在塔城镇正在全面开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达摩祖师洞转山节作为当地文化事项已有游客的参与,对推动当地旅游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五、规划和措施
已纳入州、县级“非遗”保护体系内,同时,协同不同部门从不同方面进行保护。具体如下:
1、维西县文化和旅游局对达摩山的保护、转山活动做了深入的调查,并不断充实和完善调查报告,并将相关资料录入非遗数据库;同时,塔城镇文化站对会唱转山调的民间艺人加以鼓励并进行调查,完善资料,建立健全档案和数据库;
2、提供制度保障。维西县文化和旅游局,维西县寺庙管理局,塔城达摩祖师洞景区管委会联合出台《维西县达摩祖师洞转山保护条例》,对达摩山的玛尼石堆进行保护,不能外带,维西县人民政府、迪庆州文物局、维西县寺庙管理局共同出资,修复玛尼石堆、煨桑台;
4、提供后勤保障。政府鼓励开展传统祭祀活动,支持举办转山节,并在转山节期间派出警力维持进山及出山公路的交通秩序,确保信众出行安全;看管煨桑台明火,确保用火安全;在转山石板路危险路段安装警示牌等,并在2021年组织了5场消防安全演练演习。
5、完善基础设施:维西县人民政府在道路修通,硬件设施以及环境治理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通了进山和出山两条公路,,修建了3公里转山石板路,建了能容纳30辆车的停车场2个,公共卫生厕所2个,从巴珠引水到祖师洞,解决了多年来僧侣饮水及消防用水困难的问题,设置转山引导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