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述
傈僳族称弩弓为“欠”。汉译为:弩弓、弩。
傈僳族弩弓由弩弓片、弩弓身、弩弓机、弩弓绳等部件构成,其制作流程需要经过选材备料,制作弩弓片、弩弓身、弩弓机、弩弓绳,并将以上各部件组装在一起的工艺流程。具体而言:
1、选材备料:包括弩弓、弓架、弩机、弓绳等原材料的严格把关与选用,其中弩弓主要选用澜沧江边的岩桑木,因其木质细腻柔软、弹性较强、不易开裂而为上选;弓架则主要用栎木。
2、制作弩弓片:弩弓片傈僳语称“欠皮”,是用木质纤维十分坚硬,且具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木材制成的形似椭圆形、半圆形和三角形的扁担状长片。它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在弩绳的帮助下,通过扳张弓放出产生的弹力把箭送出去达到预期效果。
3、制作弩弓身:弩弓身傈僳语称“欠骨”。是用木质特别坚硬、径向标直的木材料制成的片状体,其功能是把弩弓片和其他部件在身上有机组合并承载起来,使它们产生并释放整体功效,最终达到射箭有力、准确之目的。
4、制作弩弓机:弩弓机是弩弓的击发机关,又称扳机或弓机,傈僳语称“欠主”或“欠信堵”,其作用是瞄准目标的瞬间,用手指抠动板机顶出弓绳释放弩弓片弹力推箭朝目标物飞行、击打。弩机一般用兽、畜肢骨制成,最佳的为牛后肢骨。
5、制作弩弓绳:弩弓绳又称弩绳身和弓绳身,借助两头绳扣固定在弩弓片两端,傈僳语称“欠恒卓”或“欠恒”,其功能是先收紧弩弓片积蓄弹力,射击时滑出弩机,借助弩弓片释放的弹力把箭送向目标。
6、组装各部件:用弓绳肌将弩弓绳紧扣在弩弓片上,再将弩弓片安装在弩弓身上,使各部件牢固组合在一起,一把传统弩弓便制作好了。
一般而言,一把精制弩弓需要符合以下六点要求:一是弩弓片的质量要过硬,二是弩弓大小要与射距和拉弓力量相匹配,三是弩弓片两端弹力需平衡,四是弩弓绳要牢固,五是箭槽U型要滑溜,六是弩机软硬要适中。
历经漫长的发展历程,傈僳族弩弓制作经历了由原始到现代。制作工具从单一到完备。适用性从开始的生存工具,到抵抗防御的武器,再到今天的体育竞技项目的演变过程。制作技艺逐渐显现出稳定性、实用性、美观性的特点。
傈僳族弩弓主要以师徒传承和社会传承两种方式。
射弩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极大地保护和传承了傈僳族弩弓制作技艺,即为傈僳族弩弓制作技艺传承人提供了销售平台,又激励了更多爱好射弩活动的各族群众参与其中。
二、主要传承方式和传承情况
维西傈僳族弩弓制作的传承方式有师承和社会传承两种。
代表性传承人有和志高、余自良、和丽红、和忠文、余向辉、和云花、蜂文花等人。传承谱系以和志高家为代表,已有四代传承:第一代:杨平,男,傈僳族,和志高爷爷,已故;第二代:和玉贵,男,傈僳族,和志高父亲,已故;第三代:和志高,男,傈僳族,1956年生于维西县攀天阁乡美乐村委会咱利自然村的弩弓文化世家。和志高退休前为人民教师,退休后着力于弩弓制作技艺的宣传与传承。2002年被省文化厅认定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获得民间“美术艺人”称号;第四代:和丽红,男,傈僳族,1985年生;和丽泉,男,傈僳族,1978年6月生,以上两人都是和志高的侄子,自幼受到前辈们的文化薰陶,热爱射弩运动,也掌握弩弓制作技艺。
除此之外,维西县弩弓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人还有以下几位:
余自良,男,傈僳族,1960年出生于维西县叶枝镇倮那村白马洛大村的一个猎人世家,其爷爷楚仔且是澜沧江流域有名的老猎人,因制弩技艺高超而闻名四方,余自良受其影响也是维西县有名的弩弓制作艺人,他2002年被省文化厅认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获得民间“美术艺人”称号。
和忠文,男,傈僳族,1966年2月8日出生于维西县攀天阁乡美洛村果咱底一个弩弓世家,现任美洛村监委会主任及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射弩协会会长。
余向辉,小名阿尼波,男,傈僳族,1969年生;和云花,傈僳族,1987年生;以上两人都是维西县攀天阁乡美洛村委会咱利自然村人,2012年10月都被维西县政府列为傈僳族传统射弩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蜂文花,女,傈僳族,1991年5月出生在维西县永春乡腊八底村一个弩弓世家,从小受祖父和父亲射弩文化熏陶,射弩技艺高超,也习得了弩弓制作技艺。
2009年10月,在维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丰文龙(原维西县县长)、周建华、胡耀辉等射弩爱好者成立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射弩协会”,承办县内制弩工艺培训、射弩比赛活动以及射弩技艺对外交流等活动,对制弩工艺和射弩文化的传播、发展与传承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濒危状况
1、制作弩弓的原料有限:制作弩弓所需的原材料属于珍惜性木材,采集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岩桑木、栎木等属于保护植物,不允许大规模砍伐,导致原料逐渐变得稀有。
2、弩弓制作技艺复杂不易掌握:从选材备料到打磨组装,弩弓制作技艺复杂且用时较长,原材料的珍惜性也使其制作成本较高,尽管弩弓在傈僳族群中有一定的需求和市场,但由于手工制作产量较低,销售价格偏高,弩弓制作技艺的传承效果不佳。
3、技艺传承后继乏人:尽管维西县目前有一批弩弓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但能够掌握一套完整的弩弓制作技艺的人较少且年事已高,传统的制作技艺面临后继乏人的状况。
四、重要价值
一、历史价值:作为技艺的成品,弩弓是傈僳族最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之一,反映了傈僳族在游耕时代的生存环境和传统生计方式;同时弩弓也是傈僳族的防身武器,属于少数民族兵器文化的一部分。弩弓在明清时期关于傈僳族的史志文献中便有记载,其实物延续至今仍被使用,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此外弩弓在近代历史上作为傈僳族反帝封建以及积极参与抗日战争的实物证明,对研究傈僳族发展也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二、文化价值:弩弓是傈僳族先民适应自然、狩猎生产、防身自卫、维护生存的产物,位居代表傈僳族的“弩弓、猎狗、长刀”三件宝的首位,是傈僳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受到国内外傈僳群体的广泛认同。弩弓制作技艺是傈僳族最重要的手工技艺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三、社会价值:随着生计方式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傈僳族不再以狩猎为生,弩弓也从原来的狩猎防身功能逐渐演变为一种以娱乐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项目,射弩比赛更是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项目,丰富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为增强民族体质、提升民族荣誉、促进民族团结等作出了积极贡献,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四、经济价值
弩弓是傈僳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他们用弩弓来抵御野兽侵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也用弩弓来猎获生活所需食品。从历史延续至今,弩弓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作为一项民族体育运动,弩弓在滇西北的傈僳族群众中有较大的市场;而作为“非遗”制品的弩弓文创产品也拥有一定的旅游消费市场;因为有需求、有市场,弩弓制作艺人也可从中获利,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五、保护规划和措施
傈僳族弩弓制作的代表性传承人:和志高、余自良、和丽红、和忠文、余向辉、和云花、蜂文花等人。
维西县文化遗产保护所隶属维西县文化和旅游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维西县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机构,在迪庆州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是傈僳族弩弓制作项目保护单位。
截至2021年12月,全所有在职工作人员12人,大学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3人,副研究馆员4人,中职(馆员)5人,助理馆员3人。
工作宗旨是承担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搜集、整理、申报以及实施保护传承培训,同时担负起乡(镇)文化干事的业务培训工作等等。
傈僳族弩弓制作技艺作为傈僳族群众当中主要的一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项目,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傈僳族射弩比赛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深受各民族群众的喜爱,与此同时极大推动了傈僳族弩弓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
一、2009年8月8日,在丰文龙(原维西县县长)、周建华、胡耀辉等射弩爱好者的努力下,成立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间射弩协会”。截止到现在,一直以承办县内各种射弩比赛活动及对外交流射弩技艺的民间射弩机构。
二、维西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在2019年投入一定的培训资金,支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志高在攀天阁乡组织为期1周的传承培训。
三、2020年维西县文化和旅游局支持傈僳族文化研究退休干部李自强出版《傈僳族弩弓》一书,为了解和申报傈僳族弩弓制作项目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四、2021年4月,维西县文化遗产保护所将拍摄制作了“乡愁.维西—傈僳族弩弓制作”教学片,并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当中,组织了进校园、进社区线上宣传展示。
五、傈僳族弩弓制作省级传承人和志高在攀天阁乡皆菊村自家中建立了傈僳族弩弓手工作坊,一直以来致力于傈僳族弩弓的制作和研发文创创产品。先后研发了大、中、小弩弓、弩弓套盒、弩弓办公桌板件、车内摆件、客厅挂件等系列文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