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Ⅷ-33-1 | 性别:男 | 
| 出生日期:1965年生 | 民族:傈僳族 | 
| 类别: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Ⅷ-33 | 
| 项目名称:傈僳族弩弓制作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余国峰1965年生,傈僳族,现年57岁,一家四人(配偶、女儿、女婿),余国峰17岁跟随省级弩弓制作代表性传承人余自良及父亲余树先学习弩弓制作,余国峰听力三级残疾,看父亲及师傅制作凭着对弩弓制作的热爱,20岁时他已经熟练掌握弩弓制作技艺。每年能制作5把以上的弩弓,至今已制作两百把以上,是家里的一项经济收入。

弩弓是傈僳族先民适应自然、狩猎生产、防身自卫、维护生存的产物,位居代表傈僳族的“弩弓、猎狗、长刀”三件宝的首位,是傈僳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受到国内外傈僳群体的广泛认同。弩弓制作技艺是傈僳族最重要的手工技艺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制弩、售弩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和有效保护传承了傈僳族弩弓制作技艺。弩弓既是傈僳族和傈僳族地区的一种标志物,又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竞技运动的重要器材,其价格较过去有了较大提升。

余国峰跟随父亲从小接触弩弓,17跟余自良及父亲余树先学习弩弓制作,凭着对弩弓制作的热爱,20时他已经熟练掌握弩弓制作技艺。每年能制作5把以上的弩弓,至今已制作两百把以上,每年都积极参加射弩比赛,同时也把自己技艺教授给女婿及周边的弩弓爱好者。

余国峰师承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余自良,并熟练的掌握了傈僳族弩弓制作技艺,至今已制作两百把以上,曾和师傅余自良组队参加“三江弩王”争霸赛,每年都积极参加射弩比赛,同时也把自己技艺教授给女婿及周边的弩弓爱好者,一直致力于弩弓制作、传承、保护等实践活动,是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弩弓爱好者。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 编号Ⅷ-33-2 | 姓名余耀才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86年 | 民族傈僳族 | 类别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Ⅷ-33 | 项目名称傈僳族弩弓制作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Ⅷ-33-1 | 姓名余国峰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65年生 | 民族傈僳族 | 类别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Ⅷ-33 | 项目名称傈僳族弩弓制作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 编号Ⅲ-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Ⅲ-50 | 项目名称满达刮歌舞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 | 
| 编号Ⅹ-49 | 项目名称叶枝东巴舞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叶枝镇 | 
| 编号Ⅷ-48 | 项目名称维西松皮子粑粑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维登乡 | 
| 编号Ⅷ | 项目名称傈僳族漆油传统制作技艺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保和镇 | 
| 编号Ⅳ-46 | 项目名称傈僳族“孔雀舞”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攀天阁乡 | 
| 编号Ⅴ-45 | 项目名称维西扬琴调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文化和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Ⅱ -43 | 项目名称傈僳族瓦器器音乐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保和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