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文化共享资源库.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余母芳
序号:Ⅷ-13-1
性别:女
出生日期:傈僳族
民族:1990年
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Ⅷ-13
项目名称:傈僳族传统美食“阔耍俄粒”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余母芳,女,傈僳族,1990年1月出生,现年32岁,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人,一家四人(母亲、配偶、孩子)。她当地制作傈僳族特色美食“克耍俄勒”的代表人物。

制作阴包谷 (2) 拷贝.jpg

“克耍俄粒”的传统饮食技艺,在傈僳族、汉族等民族中间,都有食用的习惯,其制作技艺因此长期流传,尤其在康普、叶枝、巴迪等傈僳族族地区流传甚远。“克耍俄粒”是当地群众生活的必备品,不论男女老少人都有食用的习惯,“克耍俄粒”的种制作技艺在傈僳族中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以叶枝镇同乐村、新洛村、松洛村、拉波洛村为代表。传统“克耍俄粒”制作技艺浸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有独特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通过“克耍俄粒”制作技艺,对研究傈僳族游牧民生产生活、民情风俗以及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余母芳制作傈僳族特色美食“克耍俄勒”的传承方式属于家传,

制作阴包谷 拷贝.jpg

打小余母芳的技艺里母亲余丽芝就在同外婆学习“克耍俄勒”这道美食的制作方法。年幼的她也对厨艺很感兴趣,2006年起,余母芳开始正式在家中同母亲余丽芝学习“克耍俄勒”的做法,直到25岁余母芳制作“克耍俄勒”的手艺已经成为了同乐村男女老少称颂的一道传统美食。目前,她是同乐村最擅长制作傈僳族特色美食“克耍俄勒”的代表人物。

 2006年起,余母芳开始在家中同母亲余丽芝学习“克耍俄勒”的做法:从“喔桌布”汉语为干巴菜如何晾晒!“克耍”汉语为玉米,同乐村特有的本地白色玉米粒品种,就如何收割?如何晾晒?如何用舂敦来打碎玉米粒、如何腌制琵琶肉,火腿肉等方法同母亲认真的学习,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在亲朋好友劳作时,她都会主动献上自己的手艺,直到25岁余母芳制作“克耍俄勒”的手艺已经成为了同乐村男女老少称颂的一道厨艺。

制作干巴菜 拷贝.jpg

在塔城举办的维西县2021年6月文化遗产日中,余母芳也代表叶枝镇,为当地群众,各地游客制作了一锅香甜美味的“克耍俄勒”受到了大众一致好评,美食快速被大众吃货一扫而空。

叶枝镇同乐村每年接待游客超过两千人,每次游客都为慕名而来,一定要在余母芳家饱餐一顿,她制作的“克耍俄勒”美食,更有胜者,还打包带回家中要让亲朋好友品尝。 2017年阿迟木刮节寻根之旅中,余母芳也为美国、泰国及全国各地傈僳族儿女,傈僳族文化研究人士制作了“克耍俄勒”。

相关传承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Ⅷ-13-1
姓名
余母芳
性别
出生日期
傈僳族
民族
1990年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13
项目名称
傈僳族传统美食“阔耍俄粒”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21
项目名称
维西塔城热巴
类型
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Ⅲ-50
项目名称
满达刮歌舞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
编号
Ⅹ-49
项目名称
叶枝东巴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叶枝镇
编号
Ⅷ-48
项目名称
维西松皮子粑粑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维登乡
编号
项目名称
傈僳族漆油传统制作技艺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
编号
Ⅳ-46
项目名称
傈僳族“孔雀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攀天阁乡
编号
Ⅴ-45
项目名称
维西扬琴调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文化和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Ⅱ -43
项目名称
傈僳族瓦器器音乐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