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文化共享资源库.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和学周
序号:Ⅷ-34-1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7年
民族:纳西族
类别: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Ⅷ-34
项目名称:木制品制作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和学周,男,纳西族,195712月出生,系维西县永春乡三家村桥头大村上社成员,1977年在农机厂工作,1993年调至水泥厂,为机修工,2013年退休。和学周自幼爱好木制品制作,自参加工作起,他便利用农机厂设备开始摸索木制品制作方法,至今已有39年。

著作权人:向建兴    18760080848照片说明:木碗 拷贝.jpg

和学周的祖辈是当地第一批木制品制作手艺人,制作技艺便通过家族传承方式流传下来,由于家中长辈都是木制品制作的手艺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和学周自小就对木制品制作感兴趣,开始和父亲学习木制品制作,并初步掌握木制品制作技巧。于1977年在农机厂工作,自参加工作起,便利用农机厂设备摸索以手工雕琢为主、现代机械打磨为辅的木制品制作方法,由于机械设备打磨小手工艺品难度较大,他便利用闲暇时间细心钻研,每完成一件木制品,都会认真总结经验,跟同行交流心得,不断提高木制品的精细程度,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和学周在制作木制品技艺上有了质的飞跃,但和学周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又将心思集中于木制品的雕花工艺上。最终,他所作出来的木制品具有外表美观、纹理细腻、经济实用等特点。和学周的木制品制作主要是通过现代机械与传统手工技术相结合,制作出购买者所需要的木碗、茶杯、烟筒、茶桶等各种木制品。这些木制品具有外表美观、经久耐用、做工精细等特点,富含当地民族特色,是当地群众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食用器、家庭摆设的主要器具。

著作权人:向建兴    18760080848照片说明:展示工艺 拷贝.jpg

木制品当中,最受欢迎的是木碗,它是当地居民最常用的生活用品,是吃饭、饮用酥油茶、青稞酒的最佳盛器。与木质餐桌、木质橱柜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家庭生活画面,也从正面体现出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和民族精神气质。

在木制品制作技艺上,和学周经过多年的摸索练习,至今其制作手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木碗的制作过程中,他首先选好木材质量,木碗的木材主要选择木质较硬、能长久放置不腐烂的树木,例如青?梨、花麻梨、粉木、檀香木等,其次要选择这些树木的的树疙瘩、树瘤,这种类型的木材花纹好,不容易开裂,不变形,使用长久,是制作木碗的好材料。木材选好后就要看木材的花纹方向如何,怎样利用才美观大方。确定如何利用后,首先用锯子把木材锯成制作木碗需要的长度,在锯子使用过程中,要做到尽量一次性锯断,锯口整齐、不出现斜口。之后就要把木材用砍刀大致砍圆,砍圆过程中,要注意所使用的砍刀,必须刀口锋利,避免同一位置多次用刀砍;手使力必须均匀,才能让砍出来的材料匀称、美观。然后将初步制作好的制品放在制作木碗的机器上固定好,固定过程中,要保证材料在机器运转时不出现掉落,固定需要四周高度一致,之后让机器运转起来。下一步就机器跟手工结合,这一步,非常注重手工的精确操作。为了碗做出来之后外观协调好看,就需要把木材不圆的位置削圆,根据外围直径选择这个碗的准确高度,高度选好后就可以加工碗的外围形状,此过程需要双手不断转动木碗,转动时,需要使力均匀,防止木碗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在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转动后,外围形状基本成型,之后加工碗的内部,由于碗的内部不能直接看到,更需要手工的精确操作,此过程凭借手感的成分较大,在凿空碗内部时,视线坚决不能离开,双手握住木碗外部,随时凭借手感调节机器切割部位。重复多次以上过程,木碗内部基本成型。无论是加工内部还是外围形状,都需要手工精心配合,眼睛不能离开加工部位,观察好每一个细节。根据外围形状式样用手感耳听来掌握碗的厚薄,使碗协调、一致,完成以上步骤,从机器上拿下木碗后,又要进入一个更精细的加工过程,对制作成型的碗,要拿在手中全方位查看,是否有不平整的地方,再用纱布打磨抛光,以上步骤不断重复,直到看起碗光滑平整为止。最后在碗的所有部位擦上香油,使碗更加光滑美观。之后将碗放置于阴凉的地方,才能长久保存。经过他的精心制作,一件件美轮美奂的木制品在他的手中诞生了,这些工艺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常被人们定为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佳品。  

著作权人:向建兴    18760080848照片说明:木碗粗加工 拷贝.jpg2016年“永春乡传统情人节”“傈僳族传统舞蹈瓦器器”普及活动暨“第二届全国傈僳族歌手联谊演唱会”时,和学周带自制木制品到活动地点展示销售。


相关传承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Ⅷ-34-1
姓名
和学周
性别
出生日期
1957年
民族
纳西族
类别
传统技艺
项目编号
Ⅷ-34
项目名称
木制品制作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21
项目名称
维西塔城热巴
类型
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Ⅲ-50
项目名称
满达刮歌舞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
编号
Ⅹ-49
项目名称
叶枝东巴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叶枝镇
编号
Ⅷ-48
项目名称
维西松皮子粑粑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维登乡
编号
项目名称
傈僳族漆油传统制作技艺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
编号
Ⅳ-46
项目名称
傈僳族“孔雀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攀天阁乡
编号
Ⅴ-45
项目名称
维西扬琴调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文化和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Ⅱ -43
项目名称
傈僳族瓦器器音乐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