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Ⅷ-41-1
|
性别:女
|
出生日期:1977年
|
民族:傈僳族
|
类别: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Ⅷ-41
|
项目名称: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白济汛乡位于维西县城西北部34公里。地处维西县城西北部,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澜沧江从南至北纵贯全境,过境流程48公里,是迪庆州境内澜沧江沿线最大的乡镇。新房子村民小组位于白济汛乡统维村江东半山区,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共24户,113人。
余翠香1977年4月出生于康普乡,21岁嫁到白济汛乡新房子,自此开始接触包谷麦芽糖制作,并向同村的伯母学习制糖技艺。本着对麦芽糖制作的浓厚兴趣,加之自身上进好学、踏实肯干,两年后,余翠香已能娴熟的掌握包谷麦芽糖制作方法和流程。包谷麦芽糖看似简单易做,不含过高技术含量,实则最考验个人手艺,对于火候的大小、石膏水的比例、熬煮时间的长短,余翠香已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制糖近20年来,余翠香坚持以纯粮食、纯手工制作,沿用祖辈传下来的传统制作工艺,保留了麦芽糖最传统最纯粹的味道。余翠香制作的包谷麦芽糖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唇齿留香,老少皆宜,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每逢赶集天,余翠香都会到各乡镇售卖麦芽糖,凭借纯正的口感和良好的口碑,余翠香俘获了众多购买顾客,并在当地小有名气。逢年过节或婚庆时节,常有人慕名前来订购,春节前更是供不应求。靠着制作麦芽,余翠香养大了一双儿女,在自家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的同时,余翠香还带动其他家庭学习麦芽糖的制作技艺,如今整个村子几乎家家都懂得制作包谷麦芽糖。
维西包谷麦芽糖是纯粮食制作,原料绿色健康(包谷面、麦芽面、熟石膏粉、包谷花、糯米花、核桃仁、鸡蛋糕条),工具易见可得(铁锅、铲糖片、糖架、糖框、簸箕、扯糖架、扯糖棍)、但工序繁琐复杂(煮、沥、熬、搅、压、切、扯)、工艺传统、耗时较长(至少十二小时以上),整个过程纯手工制作。
包谷麦芽糖甜而不腻、香脆可口、老少皆宜。最主要的是绿色健康,无任何添加,天然无污染。
包谷麦芽糖由于保存期的关系,制作对气候有限制,季节性明显,制作期为农历10月至清明节前,成品能保存3-4个月。
一直以来,余翠香本着良心制作,从不弄虚作假,坑骗顾客。在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商家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制作效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机器代替手工来制作麦芽糖,周边很多人也直接用白砂糖来熬制糖稀,但余翠香没有被世俗的浮躁所动摇,更没有为利益而放弃或改变传统技艺的制作方法,依然坚持不省功、不减料、纯手工的原则,尤其在选料、熬制、制型等方面更是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只为守住了祖辈留下来的传统手艺,留住记忆最深处的味道。
余翠香不仅是制糖高手也是致富能手,春节前一个月,余翠香要卖出近1千斤麦芽糖,收入达1万元左右。在麦芽糖给她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余翠香还不忘带动其他家庭共同致富,每当村里人来向她请教麦芽糖制作技艺时,余翠香都会倾囊相授。现在整个村几乎家家都懂得制作方法,春节前后,整个村都在制作包谷麦芽糖,凭借纯正的口感和良好的口碑,新房子制作的麦芽糖已销往县城及周边县市,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使包谷麦芽糖制作技艺继续传承下去,余翠香积极授徒,对前来拜师学习的人毫无保留,倾尽自己的经验所学。目前共有徒弟8人,其中对技艺掌握得最全面的是妹妹余翠莲,她已经娴熟掌握了包谷麦芽糖制作的技艺、流程,如今以制作售卖包谷麦芽糖为主要经济来源。儿子王子龙、女儿王子婷年纪尚小,但从小的耳濡目染也使他们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包谷麦芽糖制作的方法。
1.包谷麦芽糖是纯粮食熬制、手工制造、费时费力,制作成本颇高,利润较低,很多轻人不愿学习传承这项技艺。
2.市场鱼龙混杂,很多商贩贪图小利,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纯手工制作包谷麦芽糖的人越来越少,很多消费者不能买到纯正的包谷麦芽糖。
3.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新生食品铺天盖地,传统包谷麦芽糖不受新一代的年轻人青睐,包谷麦芽糖的消费群体减少。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Ⅷ-41-1 |
姓名
余翠香
|
性别 女 |
出生日期 1977年
|
民族 傈僳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41 |
项目名称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Ⅲ-21 |
项目名称
维西塔城热巴
|
类型 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编号 Ⅲ-50 |
项目名称
满达刮歌舞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 |
编号 Ⅹ-49 |
项目名称
叶枝东巴舞
|
类型 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叶枝镇 |
编号 Ⅷ-48 |
项目名称
维西松皮子粑粑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维登乡 |
编号 Ⅷ |
项目名称
傈僳族漆油传统制作技艺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 |
编号 Ⅳ-46 |
项目名称
傈僳族“孔雀舞”
|
类型 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攀天阁乡 |
编号 Ⅴ-45 |
项目名称
维西扬琴调
|
类型 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文化和遗产保护中心 |
编号 Ⅱ -43 |
项目名称
傈僳族瓦器器音乐
|
类型 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