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文化共享资源库.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张 英
序号:Ⅴ-45-1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65年
民族:汉族
类别:传统曲艺
项目编号: Ⅴ-45
项目名称:扬琴调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张英,女,汉族,1965年出生维西保和镇北门街。丈夫梁灿辉,育有一儿两女。张英从小就非常喜欢唱歌、跳舞,特别对流传在保和镇的大词戏、扬琴调、洞经古乐感兴趣,天生一副好嗓子,在维西大词戏清唱中担任领唱能自弹自唱维西扬琴调,洞经古乐演奏中担任三弦弹奏,初中毕业(17岁)后,加入大词戏业余剧团至今,一直致力于大词戏、维西扬琴调、洞经古乐的学习、传承实践,为维西民族民间文化工作发挥着积极作用

标准像 拷贝.jpg

2012年被维西县政府命名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由于从小对大词戏、扬琴调、洞经古乐感兴趣,英从17岁初中毕业后加入保和镇大词戏业余剧团,开始学习大词戏、扬琴调、洞经古乐、滇戏。主要学习扬琴调,拜师杨其俊,杨其俊是当时扬琴调弹奏师傅,弹奏技艺非常精湛,杨其俊对张英一对一教学,张英也很刻苦认真,通过一年多的勤学苦练,基本掌握了扬琴调弹奏技艺;同时跟剧团李群贤老艺人学习大词戏中的旦角,李群贤老艺人,生、旦、净、丑、都熟练掌握,能扮演多个角色行当;跟杨其华老艺人学习洞经古乐中的三弦弹奏技艺,掌握了三弦弹奏技艺。在后来的乐队中担任三弦弹奏。八十年代抢救维西大词戏,积极投身到对维西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行列之中

2003年大词戏古乐团重新组建以来,在团队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积极作用,2012年公布命名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来,不断提高自身技艺水平,不断创新,以老调新词的方式将国家方针、政策融入到扬琴调的唱词中,在百姓当中广为宣传,同时,积极将自己的所学向下一代传授以一带多的方式,教授团队女演员扬琴调弹唱技巧;大词戏中旦角的唱腔及台步。现赵应仙、和永梅、和翠花、和顺仙、、杨志喜已基本掌握,并已能登台表演。

2017年7月,张英参加维西县举办的民间文艺展演活动。图为张英扮演岳飞妻子(右为张英)。 拷贝.jpg

张英在努力提高自身技艺,积极授徒的同时,先后多次随团参加各类文艺展演,并获得个人和团体荣誉:

1985年7月,荣获迪庆州第二届民族民间文艺汇演演唱二等奖;

2005年荣获维西县保和镇大词戏古乐团年度一等奖;同年维西县大词戏古乐团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全国先进民营表演团体”称号;

2006年,维西县大词戏古乐团被云南省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确定为“实习采风基地”;

2007年9月,荣获迪庆州建州50周年庆典文艺表演戏剧专场优秀演员奖;

2009年在“全国重阳节井冈山文艺汇演”中,张英领唱的扬琴调《维西城留下古风神韵》,荣获金奖;

2018年1月参演《岳母刺字》荣获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优秀汇演奖;

2019年8月,荣获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颁发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参演证书;

2020年11月,参演《金氏骂牛》荣获云南省第二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优秀汇演奖;

2020年12月3日参加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业务培训班,获得结业证书。

2021年10月8日—20日参加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理论技艺培训班,获得结业证书。

2020年5月,张英参加大词戏古乐团乐器队演奏排练现场,图中第一排第三位为张英。 拷贝.jpg






相关传承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Ⅴ-45-1
姓名
张 英
性别
出生日期
1965年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曲艺
项目编号
Ⅴ-45
项目名称
扬琴调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21
项目名称
维西塔城热巴
类型
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Ⅲ-50
项目名称
满达刮歌舞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
编号
Ⅹ-49
项目名称
叶枝东巴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叶枝镇
编号
Ⅷ-48
项目名称
维西松皮子粑粑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维登乡
编号
项目名称
傈僳族漆油传统制作技艺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
编号
Ⅳ-46
项目名称
傈僳族“孔雀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攀天阁乡
编号
Ⅱ -43
项目名称
傈僳族瓦器器音乐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
编号
Ⅷ-42
项目名称
维西小锅酒制作技艺
类型
州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