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Ⅱ-38-2 | 性别:男 | 
| 出生日期:1954年 | 民族:傈僳族 | 
| 类别:传统音乐 | 项目编号:Ⅱ-38 | 
| 项目名称:维西傈僳族“唢呐调”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蜂从林,男,傈僳族,1954年出生,维西县永春乡四保村人,家中有五人,主要靠种植玉米、药材,养殖山羊、猪等维持经济。

蜂从林1976年跟随外公浩红顺学习吹奏唢呐,1978年学会并开始演奏,1978年到县礼堂参加比赛并获得三等奖,2009年到四川参加比赛。
维西县永春一带有一说法是国民党前期,四保村民浩文汉,从小对民族音乐就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决定到外面学艺。于是,浩文汉背上行囊,徒步来到怒江州兰坪县,与当地有名的唢呐吹师学习吹奏技巧,经过三年的勤奋学习,浩文汉熟练掌握吹奏唢呐调的技巧,回到四保,艺成归来的浩文汉积极教授当地群众,由此唢呐调逐渐在维西县流传开来。
唢呐调流传至维西县,普遍应用于婚、丧、嫁、娶、乐、典、祭等场合,适用范围广。其婉转、豪放的旋律深受人们的喜爱。起初唢呐作为乐器仅被当地人们用来自娱自乐,后来一些贫苦农民为生活所迫逐渐以吹唢呐为业,由于有了专门以吹唢呐为业的“吹手”,维西县唢呐调的吹奏技艺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经过多年的吹奏研习,再与当地的民风相结合,他们吹奏的唢呐调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如今他们人在积极为维西县唢呐调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他们自己的贡献。
蜂从林由于受到家中长辈的熏陶,自幼喜欢民间乐器,从小便开始跟随外公浩红顺学习吹奏唢呐,刚开始吹奏唢呐时,由于不习惯一直需要嘴用力吹气,一天下来,蜂从林的脸部肌肉都会疼痛感明显,但由于对唢呐的特殊感情,蜂从林不畏艰辛,每天早晨、睡前都要练习吹奏唢呐。有时在做农活休息期间也会拿出唢呐曲吹奏。逐渐的,蜂从林对唢呐的吹奏技巧掌握越来越熟练,经过2-3年学习时间,已经能独立演奏。附近凡有婚丧嫁娶、民俗活动等,他都会跟浩永芳一起吹奏,在当地群众中享有一定声望,备受群众爱戴和尊敬。

唢呐是一种吹管乐器,曾经在维西县群众间流传较为广泛,但现在吹奏唢呐的吹师寥寥无几。维西县的唢呐调从大理传入,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在婚丧嫁娶、民俗活动中,吹奏唢呐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在不同的活动和不同的环境、仪式中,吹奏的内容也不同。维西县的唢呐吹奏内容主要是白族调和普米调,以前的习俗是边吹边唱,但现在仅仅只是吹奏。吹奏的曲目主要是:站腔、高腔、平腔、过山小桃红、离娘小桃红、马大人、马尾生等等。

唢呐由哨子、笔套、唢呐管和喇叭四部分构成。哨子即发音器,一般由芦苇杆制作而成;笔套由钢片制作而成,用于过气;唢呐管开有七个小孔,其作用是控制音调,制作唢呐管做好的木料是香樟木;喇叭一般是铜制,用于扩音。唢呐有7个大调,1个大调分为10多个小调,总共为72个调。
唢呐是表现力较强的一种乐器,它发音高亢嘹亮、开朗豪放,与我们当地民俗民风完美契合,在唢呐调中也能感受到当地的人文风情。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 编号Ⅱ-38-3 | 姓名浩永芳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50年 | 民族傈僳族 | 类别传统音乐 | 项目编号Ⅱ-38 | 项目名称维西傈僳族“唢呐调”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Ⅱ-38-2 | 姓名蜂从林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54年 | 民族傈僳族 | 类别传统音乐 | 项目编号Ⅱ-38 | 项目名称维西傈僳族“唢呐调”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Ⅱ-38-1 | 姓名余志祥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58年 | 民族傈僳族 | 类别传统音乐 | 项目编号Ⅱ-38 | 项目名称维西傈僳族“唢呐调”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 编号Ⅲ-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Ⅲ-50 | 项目名称满达刮歌舞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 | 
| 编号Ⅹ-49 | 项目名称叶枝东巴舞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叶枝镇 | 
| 编号Ⅷ-48 | 项目名称维西松皮子粑粑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维登乡 | 
| 编号Ⅷ | 项目名称傈僳族漆油传统制作技艺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保和镇 | 
| 编号Ⅳ-46 | 项目名称傈僳族“孔雀舞”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攀天阁乡 | 
| 编号Ⅴ-45 | 项目名称维西扬琴调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文化和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Ⅱ -43 | 项目名称傈僳族瓦器器音乐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保和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