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文化共享资源库.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杨淑珍
序号:Ⅳ—334 -2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58.2
民族:藏族
类别:传统戏剧
项目编号:Ⅳ—334
项目名称:保和镇大词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文化馆

图片1.jpg


杨淑珍1958年2月出生于保和镇;

1964年就读于维西县保和镇小学;1970年就读于维西县中学1973年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后被县供销社招工后,一直在供销战线上辛勤耕耘,在过基层购销点、在过乡镇基社,也在过县供销社农资土特产等部门当出纳员。

1970年开始拜师学习大词戏;

1973年初中毕业后就加入保和镇业余剧团,虚心向老前辈学习大词戏,特别是对老旦的扮演更有一定的造诣。

2003年组建成立大词戏古乐团,担任团长;

2008年从县供销公司退休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弘扬和传承古老文化的行列之中,实现着她“乐为供销献青春,愿与古戏度晚年”的人生追求。

师传:

第一代:刘超绩(去世)

第二代:刘云仙、刘师恕(去世)

第三代:王知平、和星桥(去世)

第四代:郭敏、秦耕、段履和、李群贤(去世)

第五代:杨淑珍(本人)

第六代:赵永丽,女,汉族,1969年出生;

李树莲,女,汉族,1968年出生;

钱继英,女,汉族,1966年出生。

在大词戏的舞台上首创了“三个第一”,即:

第一个女人走上台唱大词戏;

第一个可唱男腔,又可唱女声的演员。

第一个可以担任“生角”和“旦角”的演员。

主要借助于维西大词戏古乐团这个载体,以互相学习、交流切磋,共同探讨等形式,对年青团员的传授培养。

2003年正式收徒两名弟子: 赵喜芝,女,汉族,1948年出生;全贵萍,女,汉族,1954年出生。

主要传承《岳母刺字》、《金氏骂牛》中的解三酲;尾腔;月儿亮等曲牌及唱腔。


相关传承人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IV-5-05
姓名
赵桂香
性别
出生日期
1963年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编号
IV-5
项目名称
保和镇大词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IV-5-04
姓名
孙桂秀
性别
出生日期
1969年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编号
IV-5
项目名称
维西县保和镇大词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Ⅳ—334 -3
姓名
赵寿珍
性别
出生日期
1957.2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编号
Ⅳ—334
项目名称
保和镇大词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文化馆
编号
Ⅳ—334 -2
姓名
杨淑珍
性别
出生日期
1958.2
民族
藏族
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编号
Ⅳ—334
项目名称
保和镇大词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文化馆
编号
Ⅳ—334-1
姓名
赵延祖
性别
出生日期
1937.8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戏剧
项目编号
Ⅳ—334
项目名称
保和镇大词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文化馆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21
项目名称
维西塔城热巴
类型
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Ⅲ-50
项目名称
满达刮歌舞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
编号
Ⅹ-49
项目名称
叶枝东巴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叶枝镇
编号
Ⅷ-48
项目名称
维西松皮子粑粑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维登乡
编号
项目名称
傈僳族漆油传统制作技艺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
编号
Ⅳ-46
项目名称
傈僳族“孔雀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攀天阁乡
编号
Ⅴ-45
项目名称
维西扬琴调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文化和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Ⅱ -43
项目名称
傈僳族瓦器器音乐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