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文化共享资源库.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维西县傈僳族“瓦器器”
项目序号:6
项目编号:Ⅲ-6
公布时间:2013年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维西县文化馆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文化馆
保护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傈僳族“瓦器器”,又称:“傈僳尼此里托”或“傈僳瓦器此尼托”即:瓦器二十四脚或瓦器十二脚,又叫:瓦器二十四段或瓦器十二段,俗称:傈僳歌庄舞蹈。傈僳族“瓦器器”主要流传在“三江并流”核心腹地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攀天阁乡、白济汛乡等傈僳族聚居地。位于云南省西北,迪庆州西南部,位于“三江并流”核心腹地,是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北纬26°53′至28°02′,东经98°54′至99°34′之间,东西最大跨经70公里,南北纵距122公里,总面积4664平方公里,县城保和镇距省会昆明740公里,至香格里拉县城237公里。

关于傈僳族“瓦器器”的形成,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天地间没有人类,一只美丽的鸟儿飞到维西后下了三个金蛋,经过三年三个月零三天的孵化,两个孵化出男孩,另一个成了寡蛋。经过鸟儿的精心喂养,男孩茁壮成长。为了谋求生活,兄弟两各自分开去寻找幸福的乐土。在难分难舍的离别和艰难的征途中渐渐形成了傈僳族的“瓦器器”二十四段舞蹈,每段舞蹈都有一定的寓意。

傈僳族“瓦器器”表现了傈僳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每一段跳法都与本民族神话传说有关,从舞蹈传说中也可考知傈僳族姓氏的由来,从舞蹈中可以了解傈僳族的发展历程。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6-7
姓名
余永华
性别
出生日期
1969年
民族
傈僳族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6
项目名称
维西县傈僳族“瓦器器”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Ⅲ-6-6
姓名
和春芝
性别
出生日期
傈僳族
民族
1972年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6
项目名称
维西县傈僳族“瓦器器”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Ⅲ-6-5
姓名
李自忠
性别
出生日期
1970年
民族
傈僳族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6
项目名称
维西县傈僳族“瓦器器”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Ⅲ-6-4
姓名
李琥
性别
出生日期
1948年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6
项目名称
维西县傈僳族“瓦器器”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Ⅲ-6-3
姓名
李飞
性别
出生日期
1976年
民族
傈僳族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6
项目名称
维西县傈僳族“瓦器器”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Ⅲ-6-2
姓名
李春云
性别
出生日期
1983年
民族
傈僳族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6
项目名称
维西县傈僳族“瓦器器”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Ⅲ-6-1
姓名
余春海
性别
出生日期
1973.2
民族
傈僳族
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编号
Ⅲ-6
项目名称
瓦器器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文化馆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21
项目名称
维西塔城热巴
类型
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
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Ⅲ-50
项目名称
满达刮歌舞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
编号
Ⅹ-49
项目名称
叶枝东巴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叶枝镇
编号
Ⅷ-48
项目名称
维西松皮子粑粑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维登乡
编号
项目名称
傈僳族漆油传统制作技艺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
编号
Ⅳ-46
项目名称
傈僳族“孔雀舞”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攀天阁乡
编号
Ⅴ-45
项目名称
维西扬琴调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文化和遗产保护中心
编号
Ⅱ -43
项目名称
傈僳族瓦器器音乐
类型
县级非遗
申报地区或单位
维西县保和镇
相关资料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