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III-21-01 | 性别:男 | 
| 出生日期:1942年 | 民族:藏族 |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和春元,藏族,男,1942年生城镇其宗村人,是当地组织及传授热巴的师傅之一,家里有妻子、儿子、儿媳和孙子,全家讲藏话,农作业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
和春元十二岁(1954年)就跟家父“念哇”学艺,现担任全村塔城热巴传授师。
和春元的父亲念哇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物。和春元从小就跟父亲学习塔城热巴,又得到兄长和春贵的精心指导。和春元为人谦虚,勤奋好学,并不因为家学渊源根基深厚而自满。还先后向和沛林、“滇争”等塔城热巴师傅学过技艺,博采众长,融汇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兄长和春贵去世后,和春元成为全村公认的热巴师傅。不仅舞姿优美,声音也清亮,年近六句依然唱得悦耳动听,能一鼓作气唱完大段长歌而毫不气喘。和春元对塔城热巴的全部歌词、对白记得一清二楚,在群众中很有威望,村里每次跳热巴,都由他负责组织领导,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和春元担任热巴师傅,很注意培养年轻一代,一批批优秀的表演人员在他指导下成长起来。与此同时,他要把热巴世家的传统维系下去,正在精心培育自己的儿子作为接班人。
塔城热巴这一古老的艺术,不像其他歌舞那样,可随时随地演出,它以敬神、祈福为演出宗旨。在演出前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组织学员准备食物、烟酒等,一般这些物品都由村里各家各户捐献。选择吉日排练各种祭祀礼仪节目。要演出时,在舞场中央烧起篝火,在火中烧上香柏枝叶、青松叶、少许面粉和谷子向天地敬献酒、茶、哈达等,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热巴鼓、牦牛尾是舞蹈中的重要道具。跳塔城热巴舞的男女服饰都非常艳丽、华贵。男演员头戴镶有7珠的额饰,身穿带有须边的白绸裤和黑色金丝绒楚巴,腰系黑白相间的羊毛绳网,背披五彩绸缎和白色哈达,胸前佩戴藏式护身盒,脚穿乌拉靴,左手执牦牛尾,右手拿拨浪鼓;女演员头缠约4米长的红色头中,头巾上戴五佛莲冠,冠上缠一条白色的小哈达,身穿镶金边的绸缎大襟衣和黑色金边百褶长裙,耳朵上垂挂着本地特色的藏式耳坠,左手高举日月鼓。舞时,总要高举过头,表示日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右手拿弯鼓槌(用当地人称为“八嘿”的植物树枝制成)。
平时几个塔城热巴师遇到一起时相互交流切磋有关热巴知识。
这里的塔城热巴从原始部落的祭祀礼仪嬗变为今天的民间表演艺术,历经两千多年,完成了由祈神向娱乐的完全转变。即由远古时烧篝火转向如今的照明设备的使用;由民间田园表演向舞台演出的转变等。尽管历经这么多的转变,但由于受这里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这枚艺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在新的二十世纪才被文艺界的人士初拂尘垢展示给世界。现在,这里的塔城热巴还属自娱表演。
经调查研究认为,和春元是塔城热巴全面掌握者,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符合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条件,应予以逐级申报审批。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 编号III-21-09 | 姓名和金英 | 性别女 | 出生日期藏族 | 民族1970年 | 类别传统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III-21-08 | 姓名马玉林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65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III-21-01 | 姓名和春元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42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III-21-02 | 姓名李玉良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49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III-21-03 | 姓名马骏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28年 | 民族回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III-21-04 | 姓名严翁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28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III-21-05 | 姓名马秀芝 | 性别女 | 出生日期1961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III-21-06 | 姓名李丽华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80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III-21-07 | 姓名勒称卓玛 | 性别女 | 出生日期1942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 编号Ⅲ-50 | 项目名称满达刮歌舞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 | 
| 编号Ⅹ-49 | 项目名称叶枝东巴舞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叶枝镇 | 
| 编号Ⅷ-48 | 项目名称维西松皮子粑粑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维登乡 | 
| 编号Ⅷ | 项目名称傈僳族漆油传统制作技艺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保和镇 | 
| 编号Ⅳ-46 | 项目名称傈僳族“孔雀舞”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攀天阁乡 | 
| 编号Ⅴ-45 | 项目名称维西扬琴调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文化和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Ⅱ -43 | 项目名称傈僳族瓦器器音乐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保和镇 | 
| 编号Ⅷ-42 | 项目名称维西小锅酒制作技艺 | 类型州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