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III-21-08 | 性别:男 | 
| 出生日期:1965年 | 民族:藏族 | 
| 类别:传统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马玉林,男,藏族,1965年10月出生,现年53岁,家住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塔城其宗村委会格里卓村民小组。1973年9月—1978年7月,就读于塔城镇其宗小学;1978年9月—1981年7月,就读于塔城中学;其后一直在家中务农。目前家中成员有:母亲、妻子、有两个女儿、两个女婿、孙女1人,共7个成员。
在塔城流传着一种藏族古老的民间艺术珍品——塔城热巴。塔城热巴作为民间的祭祀、敬神、祈福的舞蹈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传承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阔,其古朴的风貌,集叙事性、传说性、历史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特点,与其它热巴截然不同,在全国藏区独树一帜。在塔城境内流传的热巴表演多为18段,分别为:第一段觉冲(跳龙);第二段卓拉堆巴(舞场礼赞);第三段乃称俄腊(圣山的神灵);第四段奢松舍加(祭祀各方神灵);第五段普鲁纳补(黑乌鸦飞回家乡);第六段哑啦索(钻进牦牛角里面);加段,该珠目(九步连环跳);第七段都松喇嘛(询问活佛);第八段遮姑尼古(绕一人、二人转圈跳);第九段冲日假(敬献美酒);第十段哑中屯(牛尾巴相连接);第十一段阿瓦勒(截杀妖魔);第十二段差达支(扭折);第十三段,麻里啦(敬山神、祈平安);第十四段杠余木(背靠背、面对面);第十五段喃它色(传说古老话题);第十六段咱生得(叉腰环跳);17、第十七段农布古几(二龙抢宝);第十八段勒扎拉(扭麻花);表演中每段都表现其不同的意思。在塔
城每值农歇之季或节日庆典都会举行自娱自乐的活动——即热巴歌舞以示庆贺。
马玉林自幼就身处被誉为“热巴歌舞之乡”的塔城,从小对热巴歌舞耳闻目染,使其对热巴歌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1马玉林年初中毕业,由于家境贫穷便辍学在家务农。辍学在家务农的马玉林开始接触当地留传下来的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热巴歌舞,并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当村中举行庆典活动,马玉林总跟在热巴舞队的后面,欢天喜地的跳唱。当时村里的热巴舞领队马俊(维西县第一批县级艺人)就是他父亲,父亲发现马玉林对热巴歌舞具有极大兴趣以及其学舞潜质。由此从最基本的舞步、唱腔开始较为规范的对马玉林进行了热巴歌舞技艺的教授,由于他聪明、伶俐,对热巴歌舞的掌握及领会较快,经常被选入热巴表演队中参加表演。此时的马玉林刚满十六岁。
父亲马俊当时在塔城镇巴珠村完小执教,每周末回家一次。因此马玉林只能利用父亲回家之时与父亲学习热巴歌舞。采用自己的方式,把父亲本周内所教授的舞步以及唱腔记下来。父亲返校后,自己便在家中利用农闲、放牧的闲暇之余反复练习、不断揣摩所学的内容。除此之外马玉林还经常跟随父亲参加一些村中、镇上以及父亲学校举行的庆典活动,到活动现场观摩学习。渐渐地马玉林开始积极参加村里在节庆、婚礼时举行的热巴歌舞的表演。每每此时,他总是走在队伍的前头,用心唱、用心跳。熟能生巧,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马玉林在十八岁左右已全面掌握了热巴十八段的全部唱腔及跳法。并能根据不同场合来唱跳。能熟练掌握男舞者动作中的抬腿蹬踏、跳跃、碎步、转体、变腰、下蹲、叉腰、挥手、甩手等。还能熟练掌握具有较大难度的——翻跟斗等技巧。在唱腔上,马玉林还较为全面的掌握热巴舞蹈的开场唱腔“啊拉拉姆”。
如今的马玉林除了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外,还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是维西县境内“热巴”歌舞传承中继其父亲马俊及处登(第一批云南省省级传承人)之后又一个新的骨干力量和中间力量。随着马玉林对热巴歌舞技艺掌握的日渐娴熟,逐渐成为本区域内热巴舞表演、传承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只要是村里有婚嫁、节庆等活动都缺少不了他的领头、缺不了他的组织。他所参与及组织排练的热巴歌舞曾多次在县、州举办庆典活动时,进行了演出活动,并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如:曾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成立时,参加了其庆典活动,进行了热巴歌舞的演出。还参与了在维西县兰花节庆典活动中的热巴歌舞演出;维西县县庆的庆典活动中的热巴歌舞演出;维西县塔城镇撤乡建镇庆典活动的热巴演出;以及1985年3月28日塔城镇其宗大桥建成通车庆典的热巴演出,获得其宗乡政府奖予的锦旗等。马玉林所参与及组织的热巴歌舞表演,深受人们的喜爱,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他本人也成为了本地区热巴歌舞表演中的重要人物。
2014年3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迪庆热巴—塔城热巴舞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4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迪庆热巴—塔城热巴舞州级代表性传承人。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 编号III-21-09 | 姓名和金英 | 性别女 | 出生日期藏族 | 民族1970年 | 类别传统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III-21-08 | 姓名马玉林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65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III-21-01 | 姓名和春元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42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III-21-02 | 姓名李玉良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49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III-21-03 | 姓名马骏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28年 | 民族回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III-21-04 | 姓名严翁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28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III-21-05 | 姓名马秀芝 | 性别女 | 出生日期1961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III-21-06 | 姓名李丽华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1980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III-21-07 | 姓名勒称卓玛 | 性别女 | 出生日期1942年 | 民族藏族 | 类别传统音乐、舞蹈 | 项目编号III-21 | 项目名称维西塔城热巴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 |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 编号Ⅲ-50 | 项目名称满达刮歌舞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 | 
| 编号Ⅹ-49 | 项目名称叶枝东巴舞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叶枝镇 | 
| 编号Ⅷ-48 | 项目名称维西松皮子粑粑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维登乡 | 
| 编号Ⅷ | 项目名称傈僳族漆油传统制作技艺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保和镇 | 
| 编号Ⅳ-46 | 项目名称傈僳族“孔雀舞”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攀天阁乡 | 
| 编号Ⅴ-45 | 项目名称维西扬琴调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文化和遗产保护中心 | 
| 编号Ⅱ -43 | 项目名称傈僳族瓦器器音乐 | 类型县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保和镇 | 
| 编号Ⅷ-42 | 项目名称维西小锅酒制作技艺 | 类型州级非遗 | 申报地区或单位维西县人民政府 |